未标题-21.png

慧老师电话(微信同步):

139-3600-3446

哈尔滨茶艺班
您当前的位置 : 首 页 > 最新动态 > 公司新闻

雅悦茶事丨春日寻茶见闻——蒙山(上)

2021-04-29 17:46:02

  image.png


爱上蒙山是因为茶,准确的说是在讲到蒙山茶时,那一片片山,一幕幕天,一个个故事,一张张面孔,组成了脑海中挥之不去的画面。那画面越来越清晰,而我正是赏画之人。今天我不再只是伫立于这幅画外,我要走进画中,去追寻那些魂牵梦绕的足迹,也去把那一片片鲜嫩的树叶变成杯中饶舌的甘露。


  image.png

  

  “世界茶文化圣山”——蒙顶山,它自古与峨眉山、青城山齐名,并称“蜀中三大历史文化名山”。

  蒙顶山亦称蒙山,坐落于四川省茶马古道重镇雅安市名山区,位于神奇的北纬30度“世界黄金产茶带”,是“南方丝绸之路”的主要通道和“川藏茶马古道”起点,以盛产茶叶闻名于世。

  蒙山产茶历史达数千年,《茶经》开篇就说:“茶者,南方之嘉木也……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,伐而掇之。”陆羽的年代,巴蜀之地就有双人合抱的大茶树,想来那时的茶树已有上千树龄了吧。


  image.png


  而关于茶饮早的文字记载出现在公元前59年,西汉大辞赋家王褒的《僮约》中:王大文豪与一个名叫“便了”的小童子签定了一份契约,并让这份契约随自己入墓穴,于是后人得以重见。

  契约中有关于茶的两句诗:“武阳买茶...烹茶尽具”,便了的工作之一就是去武阳买茶叶,那时的武阳(今成都以南彭山县双江镇)已经是商贾云集之地,并有集市售卖茶品。家中来了客人要烹茶以待,客人走后要仔细地清洗并收纳。可见两千多年前茶之于人民生活已是礼敬客人的不可或缺之物。

  这份充斥着幽默、揶揄、轻松之感的契约,在华夏诗歌文化的璀璨星空中不会有多么耀目,但对于中国茶文化,却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。


  茶祖吴理真


  image.png


  吴理真是西汉时期四川雅安名山人,称他为我心目中的男神或许并不为过。


  据传,吴理真年少时,父亲早逝,与母亲相依为命。因家境贫寒,终至母亲积劳成疾。吴理真是孝子,每天一早就上山割草拾柴,又下山换米糊口,为母亲治病。有一天,吴理真拾柴很累,口干冒火,他顺手揪了一把路边一棵叫"万年青"树的叶子,放在嘴里慢慢咀嚼,结果不仅口渴渐止,且困乏渐消,精神倍增。他颇感惊奇,便摘了些叶子带回家中给母亲吃,母亲吃后也感精神好了许多。连吃数天后,母亲病情大大好转,又经月余,竟然身体康复。吴理真又把这种树叶介绍给乡亲服用,效果也很好。


  image.png


  可这种树比较稀少,叶子不好采。于是吴理真决心采集这种树的种籽,自己栽培种植,经考察种植环境,最后选定在蒙顶五峰之间的中心平整处,成功栽培了七株茶树。他栽培的这七株"灵茗之种",“高不盈尺,不生不灭,迥异寻常”,被誉为“仙茶”。大家可能已经猜到了,这种叫万年青的植物,就是野生的茶树。吴理真为了开荒种茶,管理茶园,在蒙顶山岭搭棚造屋,掘井取水。现今蒙顶山上尚存有蒙泉井、甘露石室等文物古迹。


  image.png


  这是天盖寺上面的一棵古茶树,据说树龄已达1100年,有专家称为大叶种


  这件事,发生在公元前53年左右,吴理真,成为了有文字记载的早种茶人,他是把茶树从野生驯化为种植的一人,因此被茶业界尊为“植茶始祖”。

  朝圣之旅

  茶界有这样一种说法:蒙顶山是茶人心中绕不过的山,而早春时节的蒙山,尤为如此。蒙山一年中有200多天下雨,常年雨量达2000毫米以上,有“雨雾蒙沫”之称。据传,因是当年女娲补天之漏所成,因而古时就被称为“西蜀漏天”。


  image.png


  禹贡蒙山,“禹治水功成,旅祭于此"


  甘露灵泉院的石牌坊,属全国重点保护文物。屏风上麒麟浮雕,头顶辽阔云天,足踏翻腾的海水,一年四季身干足湿,晴雨皆同,所以又称阴阳石麒麟,为蒙顶山之一大奇观。


  image.png


  此石牌建于明天启二年(1622年),但麒麟浮雕两侧的石刻站立式石狮,则为实实在在的汉代文物。在2008年汶川大地震后,2013年,蒙顶山又遭受了一次地震重创,此石牌坊亦受损严重,听说关于阴阳之事,已不如前。


  image.png


  我在此驻足许久,抚摸着历经千年风雨而来的古物,想像着它身经损毁再造之殇,仍屹立如斯,如华夏文明,虽浮沉,仍坚韧。吾等华夏子民,唯坚守,方无悔。

  

  image.png


  从甘露灵泉院石牌坊再往上可见“古蒙泉”,井边石栏上镌刻有二龙戏珠。相传这口井是吴理真为浇灌七株仙茶在两山间开凿的,井深数尺,距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。相传羌江河神之女从此井出入,故又名“龙井”。

  四川清末状元骆成骧《登蒙山饮茶》中曰:“何人能饮九霄露,试汲蒙泉煮蒙茶”,故此井又被奉为“甘露井”。


  image.png


  这座小石屋被称为“甘露石屋”,为明代全石结构建筑,石柱、石殿、石斗拱、石屋面,漏光不漏雨,相传为茶祖吴理真种茶休憩之所,明嘉靖年间由僧人洪音修建作凭吊祭祀之用。

  驻足屋外,想着如果茶祖能有此屋休息,当也能稍解辛劳,只可惜,他当时的休憩之所应是“天为盖,地为床”吧


  image.png


  千载美谈不断,一尊玉魄永存


  这是一个神话传说,主人公被称为“蒙茶仙姑”,为羌江河神之女,闲游蒙山,见吴理真种茶治病修活民之行,由怜惜而与吴理真产生爱恋,仙凡结合,触犯天规,河神欲收女儿回宫,怎奈仙姑誓死不从,在此地羽化为峰,成了现在的玉女峰。


  image.png


 吴理真栽培的这七株"灵茗之种",高不盈尺、不生不灭、迥异寻常,被誉为“仙茶”


  皇茶园的位置,正好在蒙顶山状如莲花的五峰之中的莲心宝地。皇茶园呈长方形,面积仅35平方米,四周有石栏围护,园后有一尊石虎塑像,以巡山护茶,尽显皇家茶园之威严气势。正门为双扇石门,门上横额书“皇茶园”,两侧镌刻醒目对联:“扬子江中水,蒙山顶上茶”,门前有一正方形矮石墩,历代开采贡茶时,会在此焚香祭拜。据说祭拜时的香炉为刻有24座弥勒佛的精美砂岩香炉。


  image.png


  “皇茶园”往年可入园周围近距离观看,今年,则不得靠近了。于园外驻足凝视,想像着2000多年前,曾有那样一个心系民众,丰神俊朗的男子,带领乡民,于万山之中采籽种茶。1000多年前,也是这样一个明媚的春日,这一小片茶园中,人们忙着采茶制茶,其中大多为僧人,也有官家和民众,他们各个神情肃然,手脚利落,又轻取轻放,只想把一年中好的茶以快的速度递入京师。此时,我们的脚下正重叠着他们的足迹,也传递着华夏茶文化的丝丝泉脉。


  image.png



  唐时,可算得上蒙顶茶的“高光”时期。每逢新茶上市,便会有一众客商竞相追捧,抢购热情在“束帛不能易一斤”的高价竞争下都未曾减退。后世形容此景的夸赞之句亦频出:“旧谱称蒙顶味,露芽云液胜醍醐”(北宋文彦博)、“扬子江中水,蒙山顶上茶”、“琴里知闻唯渌水,茶中故旧是蒙山”(唐白居易)、“蜀土茶称圣,蒙山味独珍”(宋文同)不一而足。

  蒙顶茶在唐玄宗时期天宝元年即已入贡,中唐时期名列贡茶首位。到清末的1000多年间,岁岁明前由半山智矩寺的僧人入“皇茶园”采摘鲜叶,回智矩寺制茶,封于银瓶之内,快马送入宫中,以供皇室祭天祭祖。


  image.png


  如此荣耀的贡茶,宋以后突然几近消隐,贡茶中心转往遥远的福建北苑。唐之蒙顶贡茶延续至清,也就每年从皇茶园里摘取365片茶叶,谓之“仙茶”,供天子祭天之用的形式而已。

  再辉煌的曾经也有谢幕的时刻,但是,那些辉煌也被永远地镌刻进了华夏文明之中,当我们以朝圣的心态去膜拜时,那些沉寂的历史变得鲜活起来,它注入我们后世人心中的,不再仅仅是那一杯热茶,更是辉煌的往昔带给我们的无穷力量。


最近浏览:

专业服务

雅悦茶书院专注于传播悠久的中华茶文化,同时也努力传播包括书法、绘画、插花、易经、香道等中华传统文化。我们倡导,一種因茶而起的生活美學,把中国式雅致生活做为一种生活方式,在纷繁复杂的现世中为自己寻觅一段宁靜安详的時光....

二维码

    1598318540355894.png

地址: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群力第五大道金中环商业广场一期五号楼325室

慧老师: 13936003446(同微信)


Copyright © 黑ICP备2021005424号-1 哈尔滨雅悦茶书院主要从事于哈尔滨茶艺培训,哈尔滨茶艺学校,哈尔滨茶艺班, 欢迎来电咨询! 服务支持: